熱回流濃縮機組,中藥熱回流濃縮機組 將提取、濃縮產生的二次蒸汽進入熱回流濃縮機組熱回流冷凝器成熱冷凝液,作為新溶劑,不斷回流到熱回流濃縮機組提取罐里的藥材中上,保持較高濃度差,熱冷凝液從上至下不斷通過藥材層,起了動態提取滲漉作用,然后提取液連續進入熱回流濃縮機組濃縮器進行濃縮。
中藥提取是中藥制劑的首要環節,提取也是中藥制劑生產的重要操作單元,其工藝的優劣直接影響到藥品質量與治療效果。中藥材里有效成份的提取分離過程是溶質由固相傳遞到液相的傳質過程。用擴散理論解釋,就是溶質從高濃度向低濃度方向滲透的過程,濃度差越大,擴散傳質的動力越大,溶出速度越快,有效成份溶出率越高。要達到快速、完全的溶出目的,就必須經常更新固-液兩相界面層,使藥材組織中溶質與溶出液中的溶質在單位時間內能保持一個較高的濃度差 [1] 。同時中藥材的有效成份,特別是生物活性成分,在高溫提取中破壞流失極為嚴重,直接降低治療效果。這就是中藥提取設備設計的關鍵。
傳統式的中藥提取方法:如煎煮法,一般需要提取 2-3 次,溶劑用量通常在藥材量的 8 ~ 10 倍左右,提取溫度一般在溶劑的沸點處, 100 ℃~ 80 ℃。其缺點:
(1) 過高的溫度導致藥材中與溶劑共沸煎煮,中藥材有效成分特別是生物活性成分大量的破壞流失,溶劑消耗大,并增加無效成份的含量,如糊精、膠質、鞣質、淀粉等,導致降低提取液質量,造成后續濃縮、分離、純化工藝的復雜性。
(2) 藥材與溶劑在接近平衡時的濃度差小,導致提取時間長、提取率低。為了提高提取率,只能放出提取液,再加入新溶劑,并延長了提取時間,繁瑣了操作程序。由于增加溶劑用量 1-3 倍,特別是乙醇等有機溶劑的增加,導致生產成本的大幅度提高。
中藥熱回流濃縮機組是綜合了煎煮提取、滲漉提取、逆流提取與回流抽提四種提取原理,將中藥的提取、濃縮兩道工序同步進行,熱回流濃縮機組一次完成中藥提取、濃縮新工藝,并改變傳統提取罐內帶壓與常壓的高溫煎煮工藝,熱回流濃縮機組利用真空負壓,降低沸點,進行低溫提取低溫濃縮,使熱回流濃縮機組提取罐內的工作溫度控制在 40 ℃~ 100 ℃,濃縮溫度控制在 50 ℃~ 80 ℃,由于采用真空負壓,中草藥細胞加快膨脹,迫使細胞膜迅速破裂,使細胞內的有效成分不斷分離與溶出。同時將提取、濃縮產生的二次蒸汽進入熱回流濃縮機組熱回流冷凝器成熱冷凝液,作為新溶劑,不斷回流到提取罐里的藥材中上,保持較高濃度差,熱冷凝液從上至下不斷通過藥材層,起了動態提取滲漉作用,然后提取液連續進入熱回流濃縮機組濃縮器進行濃縮。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與研究,在負壓低溫汽化熱的作用下,濃度差越大,有效成份提取率越高,回流的熱冷凝液約在 2 - 3 小時內將提取罐原溶劑全部更換一次,使提取罐內藥材組織中溶質與溶出液中的溶質在單位時間能保持一個較高的濃度差,提取效率更高。
(更多資訊請關注 史克官網)